Tuesday, August 23, 2011

我国真的会破产吗?



最近时常看到一些言论说国家将面临破产等等的舆论,尤其最为人啼笑皆非的是一篇推测国家将会有债务违约,更振振有词拿了一些数据出来作证,但遗憾的这些证据居然没有引述来源。我觉得有必要去纠正这些错误的看法。首先先让我们来看看经济的衡量方法。



A)基本概念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需要看好几个指数:

1.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 生产概念

国内生产总值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间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额。 



国内生产总值始终强调是生产的概念,生产就是劳动者利用劳动手段转换或消耗货物和服务的投入,创造货物和服务产出的过程。日常经济活动中其实也涉及许多非生产性交易,即与当期生产无关的转移支付,这些都不应计入当期的国内生产总值 - 如买卖股票、政府的转移支付(例:援助金)、私人之间的转移支付(例:捐赠)等。



简单的来说: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定时间内所生产的商品与劳务的总量乘以“货币价格”或“市价”而得到的数字。



一般而言,GDP公布的形式不外乎两种,以总额百分比率为计算单位。当GDP的增长数字处于正数时,即显示该地区经济处于扩张阶段;反之,如果处于负数,即表示该地区的经济进入衰退时期了。使用国内生产总值这个指标时,还必须通过GDP缩减指数,对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做出调整,从而精确地反映产出的实际变动。

因此,一个季度GDP缩减指数的增加,便足以表明当季的通货膨胀状况。如果GDP缩减指数大幅度地增加,便会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同时也是货币供给紧缩、利率上升、进而外汇汇率上升的先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究竟处于增长抑或衰退阶段,从这个数字的变化便可以观察到。



一国的GDP大幅增长,反映出该国经济发展蓬勃,国民收入增加,消费能力也随之增强。在这种情况下,该国中央银行将有可能提高利率,紧缩货币供应,国家经济表现良好及利率的上升会增加该国货币的吸引力。反过来说,如果一国的GDP出现负增长,显示该国经济处于衰退状态,消费能力减低。这时,该国中央银行将可能减息以刺激经济再度增长,利率下降加上经济表现不振,该国货币的吸引力也就随之降低了。



GDP虽然不是绝对性的衡量,但它的确能够表示社会财富的增加,目前还找不到可替代的更好概念。



GDP的计算法如下:

国内生产总值(GDP = 消费(CA + 私人投资(I + 政府支出(CB + 净出口额(X - M



*常住单位是指一个经济单位(国内企业、外资公司等)在一国经济领土上具有经济利益中心,则称之为该国的常住单位。



2.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简称GNP- 收入概念

国民生产总值又称为国民总产值,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包括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一国常住单位从事生产活动所创造的增加值在初次分配中主要分配给该国的常住单位,但也有一部分以生产税及进口税、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非常住单位;同时,国外生产所创造的增加值也有一部分以生产税及进口税(扣除生产和进口补贴)、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该国的常住单位,从而产生了国民总收入的概念。它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不同,国民总收入是个收入概念,而国内生产总值是个生产概念。



国民生产总值(GNP)和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不同在于二者计算依据的准则不同,前者是按“国民原则”计算,后者则是按“国土原则”计算的。也即,GNP是一国居民所拥有的劳动和资本所生产的总产出量,而GDP则是一国境内的劳动和资本所生产的总产出量。现在大多数的经济体制都选择用GDP为衡量指数。



国内生产总值(GDP = 国民生产总值(GNP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 + 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



3.消费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 (CPI) 和生产者价格指数 Producer Price Index (PPI)

消费物价指数英文缩写为CPI,是根据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如果消费者物价指数升幅过大,表明通胀已经成为经济不稳定因素,央行会有紧缩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风险,从而造成经济前景不明朗。因此,该指数过高的升幅往往不被市场欢迎。



生产者物价指数(Producer Price Index, PPI)与CPI不同,主要的目的是衡量企业购买的一篮子物品和劳务的总费用。由于企业最终要把它们的费用以更高的消费价格的形式转移给消费者,所以,通常认为生产物价指数的变动对预测消费物价指数的变动是有用的。



4Foreign Currency Reserve外汇储备金

外汇储备(Foreign Exchange Reserve),又称为外汇存底,指一国政府所持有的国际储备资产中的外汇部分,即一国政府保有的以外币表示的债权 。是一个国家货币当局持有并可以随时兑换外国货币的资产。狭义而言,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国用于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偿还对外债务的外汇积累。广义而言,外汇储备是指以外汇计价的资产,包括现钞、国外银行存款、国外有价证券等。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国际清偿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对于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有重要的影响。



5.国际收支balance of payments以及国债 Public Debt

国际收支分为狭义的国际收支和广义的国际收支。国际收支逆差狭义的国际收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常为1年)内对外收入和支出的总额。广义的国际收支不仅包括外汇收支,还包括一定时期的经济交易。
1)国际收支是一个流量概念。   
2)所反映的内容是经济交易,包括:商品和劳务的买卖、物物交换、金融资产之间的交换、无偿的单向商品和劳务的转移、无偿的单向金融资产的转移。   

3)记载的经济交易是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发生的。   

 (4) 国际收支既有私人部门交往的内容,也有政府部门交往的内容;既有基于经济目的而产生的各种交易,也包括因非经济动机而产生的交易。



国债(Public Debt)指的是政府的借贷债务,而外债(external debt)则是私人界加政府的借贷债务,国债是最适合用来衡量政府的信用及借贷的顶限的工具。它是以一个国家的借贷减去已经偿还的数额,以该国的货币为基本单位来计算。



B)马来西亚的指数



1.国内生产总值 GDP
马来西亚国内生产总值在过去10年内经历过无数次的起落,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受国际经济状况的影响,如1998年金融风暴、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等所影响。即使如此,马来西亚的国内生产总值还是有办法复苏,如在1999-20002002-20072010-2011的回弹 (参考附录1)。大马2010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是237.8亿美元,比起2008-2009年的还高出许多。



国内生产总值(GDP = 消费(CA + 私人投资(I + 政府支出(CB + 净出口额(X - M



根据国内生产总值的方程式,我们可以看到几个提高国内生产总值的方法:

1)私人投资的提升 - 这有赖于我国(本地及外资)的投资政策,以及各省份招徕投资者的努力。在这全球化的时代里,我们必须比其他国度更有投资吸引力,因此中央政府及各州政府应当紧密合作,设法吸引外资前来。

2)提高政府支出- 无可否认政府开支有助于提高GDP。但是这种经济刺激举措不宜一直持续不断,因为这样我国的债务会逐渐提高。我国政府开支有一大部分是消费市场的津贴,包括日常必需品、统制品、石油、天然气等,单单石油及天然气的津贴的总数就高达每年5亿令吉,这笔庞大的数目更因为国际原油的大幅度飙升而受到影响。*

3)提高消费市场- 我国的消费市场虽然有成长,但是一些管制品却因为津贴而无法真正反映出消费能力的提升,这些消费指数的提高是因为价格飙升所造成的。例:一些商家及小贩会乘任何统制品价格上涨(如石油、面粉甚至任何不相关的津贴减少)而肆意涨价,一旦飙升过后,即使统制品价格调低,他们所卖出的价格依然保持不变!由此可见管制品/(津贴)价格的浮动反而造成商家有借口持续起价,现有的市场已经无法反映真正的价格了。*

4)净出口额的提升 我国主要收入来自出口业,我国2010年出口总值是210.3 亿,排名世界第21(参考附录5),远比2009年的157.5亿更高。我国2010年的GDP提升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出口的增加。



* 津贴其实间接的对整个市场起了一种笼罩的作用,让人看不清真实的产品价格。广泛的津贴会造就滥用及浪费,因此逐步的取消津贴是势在必行的。唯在执行时,我们必须考量人民的生活起居,尽量的从非主要津贴及不合理合约开始削减,尤其是宗教、独立发电厂、收费站等。管制品及日常所需的津贴应该以最慢的速度降低。



2.国民生产总值 GNP

根据世界银行最新2010年的统计,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220.417亿美元(排名38),比新加坡的210.323亿美元更高一级(排名39)。但是在人均收入却只有7,900美元(排名79),比起新加坡的40920美元(排名29)。这意味着国家虽然生产力提高了,但是因为人口比率的相差,我国的财富以人均收入来计算就显得力不从心,如果要获得像新加坡的成就,马来西亚的国民生产总值就必需提高51100亿美元,这是仅次于俄罗斯(1,404亿美元,排名12)的国民生产总值,数目还比韩国(972亿美元)及澳洲(956亿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更高。(参考附录2



3.消费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 (CPI) 和生产者价格指数 Producer Price Index (PPI)
我国的消费物价指数于20087月经历了一场剧变,攀升到有史以来最高的8.5%后,又于20097月经历了空前的最低点-2.4%,在短短一年之内我国成功摆脱严重的通货膨胀。我国从2009-2010年都保持着稳健的通货膨胀率,至于20117月的消费物价指数介于3.40之间。



我国20116月的生产者价格指数提高了0.6%,比同年五月的指数0.7%低。指数提高主要的原因是几个主要的行业成本提高 - 矿业(+2.7%), 电、天然气及水供(+0.6%). 渔业(+0.5%), 制造业(+0.5%). 值得一提的是农业的成本却降低了(-1.7%)。(参考附录3



通过以上的指数,我们可以预测国内一些消费物价将会逐步的提高,但不是所有领域都会被影响,因此它不足于激起连锁反应。





4.Foreign Currency Reserve外汇储备金

我国自1998年金融风暴后,国家银行已采取了几项值得我们赞扬的措施:1)提高马来西亚的储本金额。2)管制马币的交易

这两项措施自1998年金融风暴至今已经实施了十多年,绝大部分的人都不晓得国家的资金有一大部分已经拿来做储备金,以防金融危机。我国的外汇储备截至20113月已存了有史以来的新高 - 132.750 亿美元。我国中央银行推算出即使马来西亚没有出口,外汇储备的数额足够支持9.3个月持续入口,它相等于5倍短期性外债。比起以前,我国的确采取比较保守谨慎的方式来料理财务,这是值得赞赏的。

[来源: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7 July 2011 http://www.imf.org/external/np/sta/ir/IRProcessWeb/data/mys/eng/curmys.htm]



国家开支其实不等同于国家负债,它可以是在应用国家现有的收益来消费,一些作者直接就把开支当成是国债,这是不对的。
第二点:国债多不代表国家会破产,同样的借贷多得商人未必会破产。打个比方,信用好的商家有能力从借贷中集资打市场,甚至可以是生意量的100%以上,因为他绝对可以让人相信他有能力做生意偿还债务。银行也会毫不犹豫的借贷给他。



以国家为例子:新加坡的国债比我国还多,高达102.4%(第9高,参考附录4)。但是新加坡绝对不会破产,因为它的GDP14.5%(排名第3,还超越台湾、中国、印度),2010年出口总额是351.2 亿(第13名,参考附录5),许多国际银行都很乐意借贷给新加坡。由此可见,国债不是唯一的考量因素。

马来西亚的国债是55,1%(第49高,参考附录4)。马来西亚肯定也不会破产,因为我国的GDP成长率是7.2%2010年出口总值是210.3 亿(还比印度多,参考附录5及附录6)。



5.国际收支balance of payments以及国债 Public Debt

虽然我国的国债对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从2008年底的41.4%上升至2010年的53.2%,但这不至于构成威胁,因为我国的国债大部分是国内债务,而且短期债务也不多。我国政府也承诺整顿中期财政,再加上我国相等于5倍短期性外债的庞大的外汇储备。因此我们可以推断债务还处于可控制的情况。






总结


对于那些口口声声说国家会破产的人,他们的言论其实具有误导性。一个国家即使没有能力偿还债务,它其实也不会突然破产并停止为人民服务。面对债务危机的政府可以选择重组债务 - 大幅度减低政府开支、提高税务、提高国家生产能力、或者向IMF借贷进行救市计划。当然这些计划都有它的利与弊,减低政府的开支,逐步减少津贴,减少浪费资源才是首选。



马来西亚的净出口额虽然有起落,但是从未变成负值,除了2009年市场危机时跌至157.5亿以外,我国的出口总值在2000-2011年间不断的提高 (参考附录6)。政府的开支虽然庞大,但是它还不比国家储备金及生产总值高, 如果说我国将面临破产,那是言过其实了。











附录1:马来西亚国内生产总值 G DP of Malaysia

Country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5
8.6
0.3
4.2
5.2
7.1
5.2
5.9
6.3
4.6
-1.7
7.2



马来西亚国内生产总值 真实成长率     Malaysia GDP – Real Growth Rate




Year
(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 constant prices
Percent Change
1980
7.444
1981
6.942
-6.74 %
1982
5.941
-14.42 %
1983
6.25
5.20 %
1984
7.762
24.19 %
1985
-0.876
-111.29 %
1986
1.153
231.62 %
1987
5.389
367.39 %
1988
9.938
84.41 %
1989
9.06
-8.83 %
1990
9.007
-0.58 %
1991
9.547
6.00 %
1992
8.886
-6.92 %
1993
9.896
11.37 %
1994
9.211
-6.92 %
1995
9.83
6.72 %
1996
10.002
1.75 %
1997
7.323
-26.78 %
1998
-7.359
-200.49 %
1999
6.138
183.41 %
2000
8.68
41.41 %
2001
0.518
-94.03 %
2002
5.391
940.73 %
2003
5.789
7.38 %
2004
6.783
17.17 %
2005
5.332
-21.39 %
2006
5.849
9.70 %
2007
6.48
10.79 %
2008
4.708
-27.35 %
2009
-1.714
-136.41 %
2010
6.716
491.83 %






附录2




附录3 CPI 以及 PPI





附录4:各国的国家债务




附录5:各国的出口比较




附录6:马来西亚历年的出口量

Export of Malaysia

Country
1999
2000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83.5
97.9
94.4
95.2
98.4
123.5
147.1
158.7
198.9
157.5
210.3